公司动态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公司动态
全部 840 公司动态 300 行业动态 336

扬州家居清洁用品,扬州家政清洁公司排名,干货满满,

时间:2025-04-21   访问量:1006

连日来,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,扬州市江都区陈鹂保洁组的爱心茶水铺,又如约“就位”了。自2013年的夏天开始,这个茶水铺每年夏天都会给过往的环卫工人、流动摊贩、骑手小哥等提供免费的茶水、防暑物品,至今已经是第11年。

陈鹂爱心基金捐赠的休息椅

下岗转业到环卫工人,变了工作没变心态

1999年,因原单位经营不善破产倒闭,陈鹂被调配到了扬州市江都区城南环卫站做环卫工。初到岗位的她很不适应这份工作,“每天扫大街,收垃圾,身上味道很大,有的时候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,更怕遇到熟人。”陈鹂告诉记者。但是,凭着骨子里 “踏实肯干” 的精神,她还是服从安排坚持了下来,每天5点前就来到单位,换上工作服推着垃圾清运车走街串巷,确保垃圾清理不留死角,这一做,就是23年。

2005年至2007年间,陈鹂先后获得“扬州劳模”、“江苏省劳模”称号,但她并没有因此骄傲,而是觉得自己肩膀上的单子更加的沉重,更应该付出更多努力。

办公室内挂着厚厚的锦旗,这只是一部分

2007年,“陈鹂保洁组”成立,拥有组员4人,“老实”的陈鹂冲在一线带着大家一起干。由于保洁包干区的商铺中餐饮商铺较多,为了避免厨余垃圾产生的油渍附着道路地面及气味影响,保洁组主动对区域内的商户们提供上门垃圾收集服务。时至今日,陈鹂还能准确说出区域内的商铺数量以及大部分老板的名字。

爱心茶水铺准备的防暑药品和物资

设立爱心基金,坚持互帮互助
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多年来,陈鹂任劳任怨,坚持做好本职工作,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。“劳模”、“工人先锋号”、“江都好人”等荣誉加身的陈鹂,始终相信“群众赋予的应该还回到群众中去”的道理,除了做好分内事之外,还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。就这样,“陈鹂爱心基金”成立了。

在基金会成立初期,所有的费用来自于陈鹂所获荣誉的奖金,但光凭奖金是远远不够的,保洁组的所有成员在陈鹂的感染下,也自发参与了进来。他们把捡拾的垃圾分类处理,挑选其中有价值的废品、易拉罐、金属等变卖,将所有款项全部归拢到爱心基金里,去帮助那些病患老人以及家庭困难的孩子们。

“只帮助最困难的家庭,只购买最需要的物品,把每一块钱都用在最该用的地方。”陈鹂告诉记者,基金会的每一块钱,都凝聚着整个保洁组的付出与辛劳,更应该珍惜。正在上初中的王佳(化名)是爱心基金会帮扶的一名女生,多年前她的父亲因意外变成了植物人,母亲也离开了这个家,剩下奶奶和她互相依靠。陈鹂和她的组员们每年都会去看望她们,除了给予现金外,还会购买大米、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带过去。

不久前,王佳(化名)的奶奶也因病住院需要手术,家中植物人父亲无人照料。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和奶奶的治疗,陈鹂和社区共同牵头,将王佳(化名)的父亲暂时安置到养老院。这份爱心和关怀深深地触动着奶奶,手术完成后,本应还在恢复期的她,迫不及待地将植物人儿子从养老院接回去,陈鹂不解,找到奶奶询问原因,奶奶泪眼婆娑地告诉她:“你们也不容易,我们已经给你们增添了很多麻烦,我们自己也应该自立自强。我现在出院了,没理由再把儿子寄托在养老院,我带回去照顾。”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之动容。

爱心茶水铺旁正在饮水的环卫工人们

既是免费茶水铺,也是失物招领处

对于酷暑中的户外工作者来说,最好的解暑方式就是补充水分,多年从事户外保洁工作的陈鹂也深知这一点。陈鹂回忆道,有一年的夏天,工作中的她实在是口干舌燥,迫切地想喝水,但周围没有可以倒水的地方,节俭的工作作风让她也舍不得花钱去买一瓶矿泉水,无奈她只能捡起别人没有喝完的矿泉水一饮而尽。在亲身经历的影响下,2013年开始,免费茶水铺诞生了。

最开始的时候,茶水铺就放在垃圾中转站的路边,桌子是捡来的,设备是用爱心基金的钱购买的,陈鹂和她的组员们每天负责烧水、加水,供环卫工人、快递小哥、外卖骑手、施工工人、流动摊贩等户外工作人员免费饮用。三伏天里,有的时候一天要烧20多壶,同时,她们还把自己的防暑物资匀出部分来,也放在中转站内,以备不时之需。

由于工作的特殊性,陈鹂和她的组员们经常捡到遗失物品,小到身份证,大到一个公文包。为此,陈鹂保洁组还专门建立了“失物招领簿”,在上面清晰地记下“时间”、“路段”、“物品内容”、“姓名”、“处理结果”等字样,通过地方广播电台、公安派出所以及组员自身的朋友圈,找到失主。由此,爱心茶水铺也多了一个身份——失物认领处。

院内角落生机盎然的绿植,它们都是组员们捡来的

多年坚持风雨无阻,点滴爱心汇聚成河

自2013年爱心茶水铺设立以来,陈鹂保洁组已经坚持了11个年头,“失物招领簿”上的记录也超过了上千条。多年来,陈鹂保洁组的组员们始终践行着拾金不昧的原则,不管捡到什么样的物件,都力求还到失主手中。

2019年,一位组员捡到一只黑色公文包,她随即返回中转站,上交“组织”。组员们共同打开这个黑色公文包,发现里面除了有证件、银行卡和大量的文件外,还有几千元的现金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,大家找到了这位“粗心”的失主,他是一名大学教授,夜间骑电动车时不慎将公文包掉落,着急不已。看到这么重要的公文包失而复得,教授坚持要拿出2000元作为感谢,赠给保洁组,否则不会离开,但组员们没有一个同意收的。最终,在双方的协商下,教授留下“象征性的”100元作为感谢,而组员转手就将这100元捐到了爱心基金中,去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。

陈鹂爱心基金会和她们帮扶的孩子

在环卫驿站的休息室里,厚厚的几摞锦旗挂满了墙壁。陈鹂告诉记者,很多失主拿到了自己丢失的物品后,除了锦旗外,还会送来现金、水果、牛奶等谢礼,而他们都不会接受,都会直接转到爱心基金中,物品也会转赠给基金会帮扶的人们,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和自然。同时,爱心基金会的所有账目,由组员们共同保管,随时随地接受查阅、核算与监督。“有的大姐文化水平有限,不太会表达,但是她们会说,当捡到的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交还给失主时,她们会有种‘大病初愈’的很舒服的感觉。”陈鹂说。

先生儿子都支持,这份爱心还将继续传递下去

久而久之,陈鹂成了地方和周边居民的“老好人”,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多,经常要加班。在被问及这样的工作及状态家里人是否有意见时,陈鹂笑呵呵地回答:“我的先生在公交公司上班,也是一个老实人,经常跟我一起做公益。儿子在部队当兵8年,一直把‘人民子弟兵为人民’挂在嘴上,每当得知我们帮助了别人,他会很高兴,还一直叮嘱我,要继续坚持下去。”环境造就品德,陈鹂如此,她的组员们也是如此。

陈鹂保洁组的全体成员

在记者采访陈鹂的2个小时里,她一刻也没闲着,烧水、联系失主、保洁调配,还有进进出出的组员们,跟她沟通着这样那样的事,她都有条不紊地回答、安排、配合。保洁组组员王大姐告诉记者,她们都不称呼陈鹂为组长,而是直接称呼她“劳模”,“有事找劳模,没事向劳模学习”早已是他们这里“都认可”的口号。在这个组里,“劳模”早已不再是一个称呼,而是一种精神,激励着大家一起互助,一起勤勉,一起坚持,一起传承,一起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。

临走时,记者看到环卫驿站院内的一角,摆放着相当数量的绿植,它们每一棵都枝繁叶茂,绿意盎然,就如同陈鹂保洁组一样,散发着积极的、向上的活力。可谁又知道,这些绿植,当初都是组员们在垃圾堆里捡来的呢?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成沫

校对 盛媛媛

上一篇:扬州家居清洁用品,扬州市日化用品厂,深度揭秘,

下一篇:扬州批发市场,扬州批发市场,一看就会,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